终于来到最后两本了。。。易中天这一系列的书籍,我还真的爱不释手。就算之前熟悉度挺高的【三国纪】,我也是读的“津津有味”。魏晋的历史也是我的最爱之一。这一段历史虽不长,但本人对于晋朝开创者司马懿是非常敬重的。试问,四十三年的耐心,沉着和心机;一般的凡夫俗子能做到吗?而且,魏晋的人物也是百家齐放的。事实上,魏晋的百家齐放很像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因此,我其实挺期待这本书的。。。
易老师这一本【魏晋风度】果真没让我失望。如以上所说,魏晋风度基本上类似百家争鸣。在我个人而言,唯一的不同处是,魏晋风度稍微胡闹了一些。但是,诚如易老师分析般,没有这一些唯美和文明的精致度(我个人真的觉得是胡闹),就没有后来胡人开创的隋唐新文化。魏晋这个年代只能说是:成也士族,败也士族。但,历史没有如果。易老师的分析是对的。这一段历史基本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随后的隋唐盛世之所以能盛世也是拜这一段矛盾的历史一劫所赐。
这本书,易老师再次运用了他的一贯逻辑和历史证据来解析这一段特别的思想大解放。10分满分,我还真的找不到任何理由不给满分。这本书开拓了我的个人思维。读完之后,对于中华史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谢谢易老师又一部经典佳作。
以下是我个人挺喜欢的经典语录:
“五胡乱华”应该叫“五胡入华”。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些少数民族的融入,一个以汉民族为多数人的新民族才得以诞生。
乱世出英雄,也出思想。事实上,正如有春秋战国的礼坏乐业崩,才有百家争鸣;有汉末以后的腐朽溃烂,也才有魏晋风度。不同的是,百家争鸣受推崇,魏晋风度却褒贬不一。
魏晋是唯美的时代。而在魏晋人看来,人物之美不仅是“长得漂亮”,更是“活得漂亮”。这当然并不容易。做到这一点,不但需要勇气,可能还要付出代价。
士族要实现彼此之间的身份认同,以及与其他阶层和族群的区别,除了靠族谱,还得靠外在风度和内在精神。
正如中国的山水画不能理解为西方的风景画,魏晋对自然的发现也与科学无关。因此,当他们不再将自然界道德化和政治化以后,发展起来的便是自然科学以外的两种精神文明。这就是哲学和艺术。
很清楚,儒学最终要做,玄学却只需要说。事实上,魏晋的清淡学中并不乏实干家。只不过,他们欣赏和喜欢那高谈阔论之中体现的智慧。没错,这是一种活法,一种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是哲学的,也是艺术的。
真性情,美仪容,尚自然,爱智慧,重门第,这些便是魏晋风度。
中华之有士族,正如欧洲之有骑士,日本之有武士。他们都是相对独立的阶层,圈子意识很强,有自己一套价值体系,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和审美标准。比方说,以尊重女性为美德(欧洲骑士),以完成责任为天职(日本武士),以血统统正为高贵(魏晋士族)。
士族独立是不完整的。不完整有两层含义。第一,士族只是作为整体和群体相对独立,士族中的个人是不独立的。第二,士族作为群体的独立,也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帝国的统治者可以将其灭族,哪怕他是名门望族。因此,士族在魏晋其实没有安全感。
士族成为士族,原因在于独尊儒术。士族占领了上层建筑,儒学却丢失了阵地。如此荒谬,人心岂能不乱。
魏晋相当于春秋,南北朝相当于战国。事实上,两次大动荡都因为前一种文明出现了问题。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周的差错在制度,汉的麻烦在文化。因此,春秋战国以后,诞生的便是新制度。魏晋南北朝以后,诞生的则是新文化。与汉文明相比,唐文明更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就连独尊儒术也变成了三教合流(儒释道)。
礼崩乐坏未必不是好事,正如儒学的独尊自由原因。事实上,正因为独尊的儒学失去了权威,我们民族才迎来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文化大繁荣。而且是先有思想大解放(魏晋),后有文化大繁荣(隋唐)。
易老师这一本【魏晋风度】果真没让我失望。如以上所说,魏晋风度基本上类似百家争鸣。在我个人而言,唯一的不同处是,魏晋风度稍微胡闹了一些。但是,诚如易老师分析般,没有这一些唯美和文明的精致度(我个人真的觉得是胡闹),就没有后来胡人开创的隋唐新文化。魏晋这个年代只能说是:成也士族,败也士族。但,历史没有如果。易老师的分析是对的。这一段历史基本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随后的隋唐盛世之所以能盛世也是拜这一段矛盾的历史一劫所赐。
这本书,易老师再次运用了他的一贯逻辑和历史证据来解析这一段特别的思想大解放。10分满分,我还真的找不到任何理由不给满分。这本书开拓了我的个人思维。读完之后,对于中华史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谢谢易老师又一部经典佳作。
以下是我个人挺喜欢的经典语录:
“五胡乱华”应该叫“五胡入华”。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些少数民族的融入,一个以汉民族为多数人的新民族才得以诞生。
乱世出英雄,也出思想。事实上,正如有春秋战国的礼坏乐业崩,才有百家争鸣;有汉末以后的腐朽溃烂,也才有魏晋风度。不同的是,百家争鸣受推崇,魏晋风度却褒贬不一。
魏晋是唯美的时代。而在魏晋人看来,人物之美不仅是“长得漂亮”,更是“活得漂亮”。这当然并不容易。做到这一点,不但需要勇气,可能还要付出代价。
士族要实现彼此之间的身份认同,以及与其他阶层和族群的区别,除了靠族谱,还得靠外在风度和内在精神。
正如中国的山水画不能理解为西方的风景画,魏晋对自然的发现也与科学无关。因此,当他们不再将自然界道德化和政治化以后,发展起来的便是自然科学以外的两种精神文明。这就是哲学和艺术。
很清楚,儒学最终要做,玄学却只需要说。事实上,魏晋的清淡学中并不乏实干家。只不过,他们欣赏和喜欢那高谈阔论之中体现的智慧。没错,这是一种活法,一种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是哲学的,也是艺术的。
真性情,美仪容,尚自然,爱智慧,重门第,这些便是魏晋风度。
中华之有士族,正如欧洲之有骑士,日本之有武士。他们都是相对独立的阶层,圈子意识很强,有自己一套价值体系,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和审美标准。比方说,以尊重女性为美德(欧洲骑士),以完成责任为天职(日本武士),以血统统正为高贵(魏晋士族)。
士族独立是不完整的。不完整有两层含义。第一,士族只是作为整体和群体相对独立,士族中的个人是不独立的。第二,士族作为群体的独立,也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帝国的统治者可以将其灭族,哪怕他是名门望族。因此,士族在魏晋其实没有安全感。
士族成为士族,原因在于独尊儒术。士族占领了上层建筑,儒学却丢失了阵地。如此荒谬,人心岂能不乱。
魏晋相当于春秋,南北朝相当于战国。事实上,两次大动荡都因为前一种文明出现了问题。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周的差错在制度,汉的麻烦在文化。因此,春秋战国以后,诞生的便是新制度。魏晋南北朝以后,诞生的则是新文化。与汉文明相比,唐文明更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就连独尊儒术也变成了三教合流(儒释道)。
礼崩乐坏未必不是好事,正如儒学的独尊自由原因。事实上,正因为独尊的儒学失去了权威,我们民族才迎来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文化大繁荣。而且是先有思想大解放(魏晋),后有文化大繁荣(隋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