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主题很吸引人。危机本身就代表着转机。尤其是,作者需要解读九位赫赫有名的中国企业家。里头有阿里巴巴的马总,个人的偶像史玉柱和柳传志,本人十分不屑的黄光裕和王传福,再加上王石,李开复,马化腾和宗庆后(最近才刚刚被人袭击砍伤)的种种事迹分析。这本书怎能不吸引人呢?当然,看这类书籍的好处是读者能动一动脑筋参与分析作者的解读。因此,我也班门弄斧的来一段。先说一说个人非常不赞同的一面吧。。。
关于马总。。。作者好大的胆子!很少人敢于那么直接的批判(误解吧?)马总。这本书肯定会遭到马总支持者的抗议。我个人也挺不赞成里头的一些分析。比如说,2003年马云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第一,没有钱。第二,不懂技术。第三,永远不做计划。如果马云能够成功,那么80%的青年人都能成功。”作者的见解如下:回顾马云早期创业的两段失败经历,马云显然夸大了成功的机率。很难说他没有炫耀的成分。~~~针对这点,我个人是超不赞同。如果这叫夸大,我宁愿选择这叫激励。显然作者不是一个生意人。因此作者看不到企业家简化性的一面,更看不到生意人对于激励的肯定性。再来,马总当时是在接受上海电视台(对着台下无数渴望创业的年轻人)的访问,才会说出如此轰动的三不伟论。难道激励一下年轻人不行吗?难道激励不能简化一点吗?作者所说的“炫耀”也太牵强了吧?老实说,这一小段我看不出马总的夸大。反而,我看到的是作者更多的盲点。
还有,还有。。。作者说:“因为一直免费,淘宝网仍然无法找到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马云就像银行的一个总管,天天数着钞票,却没有一张是属于自己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年种下的果,终于轮到了自己品尝。”第一,很显然作者把我们读者当白痴耍。难道我们的知识狭窄到连互联网最基本的运营模式都不懂吗?还是,作者本身的知识就超有限,以至于误解了马总的模式?就算后来与雅虎的种种摩擦显示了马总的矛盾;但,毕竟这是个残酷的商业环境。如果事事顺利,作者和我应该也很容易造就另一个阿里巴巴呗!简单来说,我觉得作者在马云这段一直在鸡蛋里挑骨头。而且,还跳得很细。重点是,需要吗?
腾讯小企鹅的分析更喷鼻。。。作者说:“Google的强大却无法阻止Facebook的诞生和壮大,是因为Google没有把握住用户新的需求社会论。而Facebook却又未能阻止Twitter的发展。。。”把Google和Facebook拿来对比?没有更好的比喻吗?Facebook和Twitter?谁先,谁后呢?呵呵。。。这样的解剖太误导读者了。。。
关于这本书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真情解剖;老实说,见仁见智。我倒是觉得两样都有。整本书的本意是不错。错就错在主题好像给错了。“大危机”,其实还是段不能或不可预知的大危机。因此,整本书的所谓危机更像是作者预测中的危机。所以,整本书的意念虽不错,但主题真的起错了。
主题不谈,整本书的解剖倒是值得探讨的。。。作者这本沥血之作能给读者带来不少启示。比如柳总的接班人问题,王石个人形象大于企业效应,腾讯以抄袭和垄断为公司之本,王传福重量不重质等等都能够适当的给到我们应有的提示加提醒。所以,满分10分,我还是会给足8分。虽有些小瑕疵,但这是本值得一探究竟的书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