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0 October 2013

时局的生意:霍英东自述

一连看了几本个人偶像的书籍(史玉柱,马云)。。。怎能漏了霍英东呢?霍英东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其实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一直都视霍先生为我的奋斗目标。个人的胆量与风险承受能力其实就是受到霍先生的影响。。。基本上霍先生喜欢的(比如说足球,还有那本霍先生和我永远都不会认同的【厚黑学】)都是我有兴趣的。霍先生对于高尔夫球的见解,从我接触霍先生的第一本自传开始就一直烙印在我心底。大意是。。。这是个非常自律的运动。没有裁判,没有直接对手。每个人要很自律并且很坦诚的打完整场球。。。多么精彩的一句话。

很有幸,这回终于找到霍先生的自述。因此,很多关于霍先生的点点滴滴可以再次在这本书籍里求证。此外,霍老先生的多句经典语录(老实说,熟到不能熟了)也在此书中出现。。。不过;读着,读着,怎么越读越熟悉?结果,谜底终于在最后几页揭晓了。。。哈哈,原来我在很早以前就读过这本书。这一本其实是新版本。(大陆第一版~~~因此,还换了新书名呢!)好久以前读的那一本叫【霍英东传】(香港版)。这一本其实是比较原汁原味的自述版本。但,内容大致上一样。因此,虽然相隔多年,就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虽是旧书从读,但感觉上还是挺好的。至少,当年为什么那么沉迷于霍老先生的原因到现在还成立。这一回从读,我还是觉得霍先生的一生真的很令我敬佩。整个从读过程,虽然充斥着“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只不郁闷,还觉得津津有味呢。因此,10分满分我给足10分。基于个人对霍老先生的爱戴,评分方面可能不太中肯。但,看完了这本自述,在翻一翻旧的【霍英东传】;真的觉得原汁原味的感觉更好!好书一本,推荐再推荐!

Friday, 25 October 2013

谁认识马云II (危机中的救赎)

马总。。。关于马总的书籍,总是爱不释手。这一本更神;因为这是一本(好像也是第一本)探讨马总困境的书籍。马总强势的背后原来隐藏着许许多多困扰。难怪马总最近老是说他累了。哈,如果是我,不止累了;肯定早就垮了!!!


恰好,最近阿里巴巴不在港股上市的新闻刚刚浮上台面。。。因此这本书的探讨正好解决了我的许多困惑!老实说,作者真的很专业。里头的每一则分析简直就是精辟。所以,这是本10分满分的书籍!赞!

看完整本书,老实说还挺感慨的。。。马总的起起落落恰恰提供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镜。俗语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当中的得失也只有当事人能够理解。只能这么说,本人对于马总本来就十分敬佩。看完这本书,马总在我心目中越来越接近“神”的位置。整本书刚好反映了马总整个困局以及马云精神的应对。赞!

其实,出版社真的应该出版更多这类的书籍。诚如偶像史总所说的:危机中的领悟和应对始终是最靠谱的。毕竟,成功的方法虽然很多种,但失败的可能性就那几个。所以,与其把时间花在大圆满式的虚假颂歌书籍,我觉得这类书籍更能起到它的实际作用。作者【谁认识马云】能够畅销30万册一定有它的理由。这本续集肯定也能突破上一本的销售量。谢谢作者无私的奉献!

Sunday, 20 October 2013

曾仕强评胡雪岩

曾仕强老师。。。老实说,我并不熟悉。但是,通常一个节目能够做得那么火红,总有它的道理吧。于是,我就在“名牌效应”的情况下买了这本书。。。


但,果真是纯粹的“名牌效应”!这本书我好像从头到尾都没办法很专心一致的细细品读。总觉得到紧要关头时,曾老师就会罗罗嗦嗦的评论一大堆我觉得是曾老师非常主观的看法。不只主观,曾老师还很容易对号入座。最后,更盲目的把中华民族赞的一塌糊涂。胡雪岩事迹流传至今的大多数都是他的传说。实际上,史料是不多的。因此,盲目的去推崇一些可能是传说的传说岂不是很误导读者?

这个节目如此火红还真的很耐人寻味。可能我一开始就接触书籍,所以感受不到曾老师所要带出的精髓。但,我真的读得很没趣。因此,10分满分,我个人不想给予任何分数。浪费了几天时间;收获不多,歪理倒是体验了不少。对于红顶商人,我始终是不太接受的。就算曾老师盲目的一再推崇,我还是觉得商人的本质不该如此。。。很失望的一本作品。。。

Monday, 14 October 2013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偶像第一本唯一空开的著作。。。身为史迷的我,怎能错过呢?而且,优米网恰恰又是名制作人王利芬所创办(又是另一个偶像)。因此,对于这本书特别有感觉~~~很亲切!当年,因为王利芬而认识了『赢在中国』。。。也因为王利芬的『对话』节目,才彻彻底底的了解了史总的点点滴滴。还记得当年王老师留给史总的那句肺腑之言。。。大意是:当你做好了准备从新出发,全世界都会为你而让路。。。这本书,怎能不捧场呢?


结果是。。。可能史总的东西(包括书籍,dvd,节目等等)看了太多。因此,对于史总的确是有一定的熟悉度。所以,个人总觉得重复性质是蛮多的。但,这不是作者的错。而且,虽然有重复性,但基于个人喜爱,我还蛮乐意复习一些熟到不能再熟悉的论点。比方说,史总讲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里面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剿灭敌人。其实我们做企业也是这样。我们做企业能不多元化,尽量不多元化。”还有,史总“史大胆”的个性:“我们公司现在有一百多万了。我那时候胆子挺大的~ 这一百多万干脆就不要了。全部砸到广告里算了。当时我们还是穷学生。。。”细细回味,还是味道十足。。。

这本书的另一特点是。。。它把史总近年来所投资的网络游戏和银行项目都概括了进来。市面上,关于史总起起落落,或史总如何神奇般的包装广告都太多了。但,史总怎么会搞网络游戏和投资银行各个项目就很少提。毕竟,史总都说了:“这年头,咱们有微博,还见传媒吗?”其实,史总开始网络游戏的理由也挺有趣的:“我以前不管保健品的时候,上班的时间偷偷玩游戏。偶尔有人跟我过来汇报工作,别人一敲门,我就把电脑荧幕给关掉。要是下属看见老板上班时间玩游戏,多丢脸。后来我一开发游戏,我就理直气壮了。”有趣吧?哈哈。。。

基于个人对于史总的爱戴,评分方面可能有点不中肯。但,这本书我还真的挺喜欢的。就连以上的重复性我都不嫌弃,那这本书肯定是我心目中的上上佳作。10分满分,就给足满分吧。很期待优米网的其它书籍。毕竟,王老师的推荐肯定不差。是时候上衡河网订阅其他优米网的作品了。。。

史总的口述,怎能漏掉一些经典语录呢?看看吧。。。

决策完了以后,就要坚定的执行。不要经常停下来调整调整,再停下来调整调整。有时候登山有很多路。有可能你选的不是最近的,有可能远一点。但是如果你坚持走;总比那种你走了一条路,发现不是最近的,说另外一条路近,然后再下山再去登那条路,发现又不是最近的,登了一半再下来,总比哪种好。

创业的时候,究竟是做自己喜欢的,还是做市场特别有需求的?如果老板是浪漫型的,那就应该做自己喜欢的。如果老板是一个任劳任怨的,那就是做需求。

用人,他可能是70分,我可能是90分。我授权的时候,我就要忍受这20分的差距。
民营企业,初期运作,股权一定不能分散。

一个企业必须形成你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你搞多元化,你就无法形成你的核心竞争力。

我的办公室就是我的皮箱。这是中国首穷的办公室,因为我当时也觉得自己是中国首穷。一般人再穷最多没有钱或欠点钱。我还欠了一身债。我个人资产是负2.5亿人民币。

过去十年中国著名民营企业老板进监狱的,表面上是各种原因进了监狱,其实他们有共同的问题,都是负债率过高所导致。负债率过高,资金链就免不了要出问题。资金链出了问题就会做很多违规的事。

你在高速公路上开快车。你开150迈和80迈哪个先到目的地?有可能80迈的先到目的地。因为开150迈的可能要出几次车祸。出了车祸你浪费更多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我现在自己赚了钱开心了,但是好像也开心不起来了。反正再多几个亿,少十几个亿好像也无所谓,因为我每天股票的跌幅也是二三十亿。但我觉得带着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共同跟你致富,这个才有感觉,这个我就挺开心的。

实际上搞营销只有一个词,唯一的一个词,就是你的消费者。你把消费者研究透,你的营销方案就出来了。

你成功的时候,红眼病也多,想整你的人也多。在逆境中,这些事反倒一切都没有了。所以在逆境中,人的心情也容易好。

真正的人才很少说这句话:“我很能干”。凡是直接说我的水平很高的人,最后来看没有一个是人才,因为他都满足了嘛。还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就因为他不是人才,所以他心里面不踏实,所以他就不断要通过说自己是人才,来弥补心理上的问题。

企业制度:第一,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第二,这个制度体现出充分授权。第三,充分体现出简单。

李嘉诚说过,投资首先是要看退出机制通畅不通畅,其次才是看收益高不高。

舍去面子,得到实在;舍去权力,得到逍遥;舍去烟酒,得到健康;企业做的事越少,事才能做的更精。

纵观人一生,总快乐=总痛苦。我们需要一颗平常心。得到快乐时,别忘形,后面有同样大的痛苦等着你呢。

何为富贵?勿需向别人折腰,则为贵;勿需向别人伸手,则为富。因此,不能以地位高低论贵,不能以财富多少论富。

努力耕好自己的田,别天天盯着人家的田。如果你羡慕马云的腰包,就该自己办个比阿里更牛的企业,而不是盯着他的腰包。

Wednesday, 9 October 2013

传奇林绍良

自传看得多,结果还是漏掉印尼首富。。。

印尼首富传奇的一生的确值得探讨。但,这本自传一开始就很扯。怎么个扯法?谈到林绍良,就难以避免的谈到印尼。于是,作者就开始扯历史。扯一扯无所谓,但作者一扯就扯到远处去。再来,扯商业。也对,林绍良毕竟是商人。但,你不能一扯就扯到现今,在扩越各个国度,然后对号入座的乱扯一番。。。真的太扯了!

作者还喜欢引用百度百科。不是不行,但太频密了。再来,里头有一大堆看似应该,却又有点无厘头的诗句。我不是不喜欢诗句。但,一本很正经的自传突然诗情画意起来了。。。真的是格格不入。。。

老实说,这本自传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作者胡扯的过程中也呈现出很多细节。结果是,如果读者不太熟悉亚洲区域各大事件,这本自传至少解释的够清晰。只不过,如果从自传角度来说,这本书真的不太称职。如果书名改为【林绍良和印尼历史】可能会更贴切。。。整体来说,优缺点都有。评分方面,反正优缺点都有,10分满分就给个4分吧!

Saturday, 5 October 2013

大危机(大败局之前的警世危言)

这本书的主题很吸引人。危机本身就代表着转机。尤其是,作者需要解读九位赫赫有名的中国企业家。里头有阿里巴巴的马总,个人的偶像史玉柱和柳传志,本人十分不屑的黄光裕和王传福,再加上王石,李开复,马化腾和宗庆后(最近才刚刚被人袭击砍伤)的种种事迹分析。这本书怎能不吸引人呢?当然,看这类书籍的好处是读者能动一动脑筋参与分析作者的解读。因此,我也班门弄斧的来一段。先说一说个人非常不赞同的一面吧。。。

关于马总。。。作者好大的胆子!很少人敢于那么直接的批判(误解吧?)马总。这本书肯定会遭到马总支持者的抗议。我个人也挺不赞成里头的一些分析。比如说,2003年马云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第一,没有钱。第二,不懂技术。第三,永远不做计划。如果马云能够成功,那么80%的青年人都能成功。”作者的见解如下:回顾马云早期创业的两段失败经历,马云显然夸大了成功的机率。很难说他没有炫耀的成分。~~~针对这点,我个人是超不赞同。如果这叫夸大,我宁愿选择这叫激励。显然作者不是一个生意人。因此作者看不到企业家简化性的一面,更看不到生意人对于激励的肯定性。再来,马总当时是在接受上海电视台(对着台下无数渴望创业的年轻人)的访问,才会说出如此轰动的三不伟论。难道激励一下年轻人不行吗?难道激励不能简化一点吗?作者所说的“炫耀”也太牵强了吧?老实说,这一小段我看不出马总的夸大。反而,我看到的是作者更多的盲点。

还有,还有。。。作者说:“因为一直免费,淘宝网仍然无法找到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马云就像银行的一个总管,天天数着钞票,却没有一张是属于自己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年种下的果,终于轮到了自己品尝。”第一,很显然作者把我们读者当白痴耍。难道我们的知识狭窄到连互联网最基本的运营模式都不懂吗?还是,作者本身的知识就超有限,以至于误解了马总的模式?就算后来与雅虎的种种摩擦显示了马总的矛盾;但,毕竟这是个残酷的商业环境。如果事事顺利,作者和我应该也很容易造就另一个阿里巴巴呗!简单来说,我觉得作者在马云这段一直在鸡蛋里挑骨头。而且,还跳得很细。重点是,需要吗?

腾讯小企鹅的分析更喷鼻。。。作者说:Google的强大却无法阻止Facebook的诞生和壮大,是因为Google没有把握住用户新的需求社会论。而Facebook却又未能阻止Twitter的发展。。。”GoogleFacebook拿来对比?没有更好的比喻吗?FacebookTwitter?谁先,谁后呢?呵呵。。。这样的解剖太误导读者了。。。

关于这本书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真情解剖;老实说,见仁见智。我倒是觉得两样都有。整本书的本意是不错。错就错在主题好像给错了。“大危机”,其实还是段不能或不可预知的大危机。因此,整本书的所谓危机更像是作者预测中的危机。所以,整本书的意念虽不错,但主题真的起错了。

主题不谈,整本书的解剖倒是值得探讨的。。。作者这本沥血之作能给读者带来不少启示。比如柳总的接班人问题,王石个人形象大于企业效应,腾讯以抄袭和垄断为公司之本,王传福重量不重质等等都能够适当的给到我们应有的提示加提醒。所以,满分10分,我还是会给足8分。虽有些小瑕疵,但这是本值得一探究竟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