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峇球” (作者在报章杂志上的笔名)~ 一个我很敬佩的本地学者。多年前阅读过《移国》和《日本手》后,我一直期盼着作者的新书。终于,该来的始终会来。或许,这本书籍是作者沉淀多年,慢工出细货的作品吧!
这本书来的也是时候。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对死亡,葬礼等等课题充满着疑惑。所以,这本书应该可以打开心里的很多疑问吧!
结果是。。。这本书太棒了。作者峇峇球很用心的收集各类资料,然后很仔细的把马来西亚,台湾,中国(偏向于大马习俗上的改变)各个不同籍贯的丧礼习俗归纳于此书。其实,书里的每一则考论都源自于作者在报纸上的专栏。但是,这本书很巧妙的每一则专栏归纳的清清楚楚。因此,读上来没那么吃力。
两个缺点。。。第一,书里的载图如果是附上颜色,可能更生动一些。毕竟,很多载图需要颜色才能凸显作者的讲解。当然,这本书非常便宜。因此,这个小缺点基本上也只是美中不足的一小层面罢了。第二,个人虽不是佛教徒;但,对于作者一再的把佛教当作改变丧礼习俗的论点,个人不是非常苟同。诚如作者所说的般,丧礼习俗根据中华史基本上主要还是让家属能够安心和问心无愧的继续过后余生。因此,个人认为用什么方式,基本上只要心灵上得到安抚,那还是行得通的。当然,作者有他的坚持。毕竟,他要维护的是习俗的传承。因此,这个话题基本上没有所谓的对错。
老实说,以个人角度,阅读这本书挺伤感的。理由是,这本书道尽一切丧礼的细节。因此,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想起当年父母亲丧礼上的一切。庆幸的是,当年本人有依照作者强调儒学的方式来处理父母的葬礼。读了这本书后,开始不那么排斥葬礼上的琐碎事务。(当年少许排斥主要还是在伤感的情绪上不想去理会所有的事情)老实说,我必须认同作者的观点。习俗有习俗的意义。中华民族一贯矮化自己而把外国的月亮看的特别圆的确不可取。除此以外,阅读这本书还有个小插曲。书里有些部分其实挺阴森的(哈哈)。试过在一个深夜,坐在屋外的凉亭上阅读。读着读着,忽然感觉毛骨悚然(哈哈,我是很胆小的)。所以,胆小的读者尽量在白天阅读吧。
10分满分,基于以上一些很细小的瑕疵,个人给予9分。有瑕疵还那么高? 作者的用心和努力不是一般上的人所能做到的。一本这么用心的书籍,价钱又那么便宜,能不给个高分吗?而且,别忘了;作者背负着习俗传承的伟大使命。我相信这本书主要还是想让大马的黄炎子孙继续维护我们的世代习俗。我们的根,由我们继续播种。下一代能否继续传承,每一代的炎黄子孙都必须出一份力量。谢谢作者的用心!
这本书来的也是时候。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对死亡,葬礼等等课题充满着疑惑。所以,这本书应该可以打开心里的很多疑问吧!
结果是。。。这本书太棒了。作者峇峇球很用心的收集各类资料,然后很仔细的把马来西亚,台湾,中国(偏向于大马习俗上的改变)各个不同籍贯的丧礼习俗归纳于此书。其实,书里的每一则考论都源自于作者在报纸上的专栏。但是,这本书很巧妙的每一则专栏归纳的清清楚楚。因此,读上来没那么吃力。
两个缺点。。。第一,书里的载图如果是附上颜色,可能更生动一些。毕竟,很多载图需要颜色才能凸显作者的讲解。当然,这本书非常便宜。因此,这个小缺点基本上也只是美中不足的一小层面罢了。第二,个人虽不是佛教徒;但,对于作者一再的把佛教当作改变丧礼习俗的论点,个人不是非常苟同。诚如作者所说的般,丧礼习俗根据中华史基本上主要还是让家属能够安心和问心无愧的继续过后余生。因此,个人认为用什么方式,基本上只要心灵上得到安抚,那还是行得通的。当然,作者有他的坚持。毕竟,他要维护的是习俗的传承。因此,这个话题基本上没有所谓的对错。
老实说,以个人角度,阅读这本书挺伤感的。理由是,这本书道尽一切丧礼的细节。因此,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想起当年父母亲丧礼上的一切。庆幸的是,当年本人有依照作者强调儒学的方式来处理父母的葬礼。读了这本书后,开始不那么排斥葬礼上的琐碎事务。(当年少许排斥主要还是在伤感的情绪上不想去理会所有的事情)老实说,我必须认同作者的观点。习俗有习俗的意义。中华民族一贯矮化自己而把外国的月亮看的特别圆的确不可取。除此以外,阅读这本书还有个小插曲。书里有些部分其实挺阴森的(哈哈)。试过在一个深夜,坐在屋外的凉亭上阅读。读着读着,忽然感觉毛骨悚然(哈哈,我是很胆小的)。所以,胆小的读者尽量在白天阅读吧。
10分满分,基于以上一些很细小的瑕疵,个人给予9分。有瑕疵还那么高? 作者的用心和努力不是一般上的人所能做到的。一本这么用心的书籍,价钱又那么便宜,能不给个高分吗?而且,别忘了;作者背负着习俗传承的伟大使命。我相信这本书主要还是想让大马的黄炎子孙继续维护我们的世代习俗。我们的根,由我们继续播种。下一代能否继续传承,每一代的炎黄子孙都必须出一份力量。谢谢作者的用心!
这本书哪里有的买?
ReplyDelete几年前,好像在大将书局买的。不过,大将书局好像也结束营业了。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