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看中文书了。这回,选了这本访谈录。一直以来,可能是受到 Jack D. Schwager 几本名著的影响,我对金融访谈录非常的感兴趣。而且,内地几本访谈录也挺精彩的。比方说,之前读过的【期货英雄】系列虽比不上西方的访谈录,但里头的点点滴滴多少启到警惕,教育和慎思的作用。
这本访谈录基本上是不错的。但是,里头有两个小缺点。第一,作者不是很熟练于金融的领域。很多时候,访谈的过程有点烦杂。作者很努力的把访谈的重点规划。但是,在于读者的角度,有时真的很难投入。而且,访谈的部分内容也挺沉闷的。。。第二,作者本身不太客观。总觉得作者偏向于基本面分析而忽略了市面上其他林林总总的法则。
除了以上两点,这本书整体上还是很到位的。10分满分,个人给予7分。这7分从以下的精彩语录就能看出作者的用心和受访者的诚意。我花了不少时间阅读这本书。结论是,无论读者是不是倾向于基本面分析,这本书至少能让读者慎思和探讨杰出华人投资者的一些秘密精髓。
谢清海
像巴菲特和其他大师,大部人都在比我们市场更为有效的市场中工作。因此,他们生活的比我们更难。我所在的市场是年轻,无效的市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成长。因此,我们处在一个“宽恕的市场”。宽恕的市场意味著你可以犯很多错误,而你还是能够生存下来。
如果你有优势,你必须乘胜追击,置对手于死地。在惠理,一旦机会来了,我会轰炸,我会长驱直入。所以,我的老师是历史,我觉得没有什么新鲜事在发生,所有发生了的或者将要发生的,已经在过去发生了。
李山泉
我上班时间好像很松弛的,可是压力很大。这个行业的苦处就是这样。好像是有假期,实际上是没有假期。
黄庆和
采用别人的方法往往不是一个好的方式。你要做的是吸收他们的理论,估值,核心价值这一块。
黎彦修
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功的事只有少数几件。想成功就必须把自己擅长的那几件事做好。
做投资有奋斗目标固然好,没有也不见得是坏事。很多时候,投资者取得成功是因为心态很坦然,而不是故意追求什么。巴菲特说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在30多岁时突然没有了生活压力。中国人将的“无欲则刚”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做能消除必须把某件事做成功的紧迫感。有了坦然的心态,才能随市场节奏而动。
投资与开一家工厂不同。工厂可以根据目标进行生产,投资却不行。投资收益和投资者本身的工作量没有正相关关系。
你要坐着等机会来。怎么等呢?就是事先把这些东西研究好。
如果投资者赚得太多,最终他就会自己打败自己。
杨光
我局的做投资的人第一肯定要非常乐观。你总要认为将来比现在更好,才会去做投资,否则你肯定不会投。乐观的人肯定会有一些其他特征,比如有很多兴趣,喜欢体育活动等等。第二,我觉得投资人要有观点和想法。你要把观点说出来,可能是错误的,可能是不成熟的,甚至是幼稚的,但有可能引出别人的一些思考,那就有价值。第三要有勇气。往往最成功的一些投资,可能是最看不懂的时候,别人都不看好的东西你看好。约翰爵士灌输过,投资实际上是很艰辛的一个过程,你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这个过程实际很艰辛,因为你一直问自己,是不是自己错了。
张涵
2001年到2005年的崩盘,更表明庄股是不可靠的。控制70%,80% 股票的人,最后还是死掉了。说明没有企业基本面的配合,坐庄是不行的。
真正能够做到的都是少数人。第一,他们有理想,第二在理性的感召下,他们会寻找一种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跟他的性格,天性,理想是完美结合的。你选择让你最舒服的那个生活方式,就是说你一定要把你的人跟你的生活方式,你的行当,你的理想,所有的这些东西都结合起来才行。
江平
所谓的经济学大牌,管理资金往往不成功。在读书时,我有很好的化学理论基础,但在做实验时,发现拧一个螺丝钉都很难,做出来的东西和完美的理论模型相差甚远。这表明理论和实践并不容易契合。
交易如同打仗,极少有人能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一举封将拜相。依次晋阶的过程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但途中经历多少坎坷,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细加体会。
短线交易实际是贴身防守,短线赚大钱是比较难的。我们从来不把短线当成看家。短线是我们基本的生存技巧。
我们觉得有机会的,别人多半也试过了。我们必须打持久战,诱敌深入后再打剿灭战。
我们不过于计较每日输赢。碰到不利状况时,我们就退。打仗如果连败会被人讥笑无能。但胜机往往也在其中。
市场如战场,知己知彼很重要。大部分人只关注知彼。然而知彼很难,敌方也会放假消息。反省自己,做到知己更重要。
王国斌
股市里面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正确的决策不一定带来正确的结果。而错误的决策也不一定带来错误的结果。这就会造成一个假象。只要一个好的结果,你就会不自觉的认为你的决策是对的,就会很得意,很自负,会强化这个可能是坏的决策方式。所以,在决策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的去分析。不能因为结果是对的,就认为决策是对的。
投资必须要有量的考虑,避免直觉带来的偏见。
巴菲特为什么要挑傻瓜都能经营的公司?因为他脑子里牢牢有这种概率的思想。未来是不确定的。没有谁能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傻子都能经营的公司,成功的概率很大。
查理芒格讲过,所谓投资这种艺术,就是比别人更好的对未来错处预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你的种种尝试都限制在自己能力许可的领域中。如果你花尽力气想要预测未来每件事,那你尝试去做的未免太多,你将会因为缺乏限制度而走向失败- 世界上存在无数的可能。
投资是一个概率游戏,明智的人不应该把钱压在小概率的时间上。正因为这是个概率游戏,任何对未来的预测都是困难的,都可能犯错,所以错误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我们不能输了一副牌,其他牌就不打了。
这个行业有两个毛病。第一,每天过得太快。第二,真正让你舒心的日子不会太多,因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每个成功的投资都会伴随着折磨的过程。
很多人希望每一圈都领先,但最重要的是,冲过终点时,你还在跑道上。
有人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当老师,最好的投资思想是在交流中产生。
胡斌
像一笔大资金,管理这种大数量的钱很难靠阿尔法。这种数量的钱,能赚的是风险溢价,就是说在别人不敢去承担风险的时候,你可以大批量进去。
居雄伟
量化投资其实不像用人脑投资的人(巴菲特)会到处推广和宣传一套风格。做量化的最怕别人知道你的赚钱风格。
量化之间的竞争比非量化更激烈。但是量化投资的风险相对比较容易控制。非量化的投资圈就像过山车,里面总有人被甩出去,所以车里较空。而量化投资圈就像一个平稳的地铁,大家都挤在里面,也不容易被甩出来,所以每个人的空间都不大。
再好的模型也有它的寿命。这个时候,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将来做一个判断;什么样的模型会有效,什么样的模型会失败。这个就很少人能做到了。
很多对冲基金在几千万规模时业绩很好,然后拼命融资,一下子变成几十亿美元的规模,业绩随即就下滑。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研究其策略的容限大小,没有考虑在资金扩大后回报是否会降低。
在这行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这不太容易总结。正因为不容易总结,才说明这行要成功不容易,也因为如此,做这行还有饭吃。如果可以清晰的定义和找到这行所需要的人才,那我认为就会有很多成功的人。
这本访谈录基本上是不错的。但是,里头有两个小缺点。第一,作者不是很熟练于金融的领域。很多时候,访谈的过程有点烦杂。作者很努力的把访谈的重点规划。但是,在于读者的角度,有时真的很难投入。而且,访谈的部分内容也挺沉闷的。。。第二,作者本身不太客观。总觉得作者偏向于基本面分析而忽略了市面上其他林林总总的法则。
除了以上两点,这本书整体上还是很到位的。10分满分,个人给予7分。这7分从以下的精彩语录就能看出作者的用心和受访者的诚意。我花了不少时间阅读这本书。结论是,无论读者是不是倾向于基本面分析,这本书至少能让读者慎思和探讨杰出华人投资者的一些秘密精髓。
谢清海
像巴菲特和其他大师,大部人都在比我们市场更为有效的市场中工作。因此,他们生活的比我们更难。我所在的市场是年轻,无效的市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成长。因此,我们处在一个“宽恕的市场”。宽恕的市场意味著你可以犯很多错误,而你还是能够生存下来。
如果你有优势,你必须乘胜追击,置对手于死地。在惠理,一旦机会来了,我会轰炸,我会长驱直入。所以,我的老师是历史,我觉得没有什么新鲜事在发生,所有发生了的或者将要发生的,已经在过去发生了。
李山泉
我上班时间好像很松弛的,可是压力很大。这个行业的苦处就是这样。好像是有假期,实际上是没有假期。
黄庆和
采用别人的方法往往不是一个好的方式。你要做的是吸收他们的理论,估值,核心价值这一块。
黎彦修
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功的事只有少数几件。想成功就必须把自己擅长的那几件事做好。
做投资有奋斗目标固然好,没有也不见得是坏事。很多时候,投资者取得成功是因为心态很坦然,而不是故意追求什么。巴菲特说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在30多岁时突然没有了生活压力。中国人将的“无欲则刚”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做能消除必须把某件事做成功的紧迫感。有了坦然的心态,才能随市场节奏而动。
投资与开一家工厂不同。工厂可以根据目标进行生产,投资却不行。投资收益和投资者本身的工作量没有正相关关系。
你要坐着等机会来。怎么等呢?就是事先把这些东西研究好。
如果投资者赚得太多,最终他就会自己打败自己。
杨光
我局的做投资的人第一肯定要非常乐观。你总要认为将来比现在更好,才会去做投资,否则你肯定不会投。乐观的人肯定会有一些其他特征,比如有很多兴趣,喜欢体育活动等等。第二,我觉得投资人要有观点和想法。你要把观点说出来,可能是错误的,可能是不成熟的,甚至是幼稚的,但有可能引出别人的一些思考,那就有价值。第三要有勇气。往往最成功的一些投资,可能是最看不懂的时候,别人都不看好的东西你看好。约翰爵士灌输过,投资实际上是很艰辛的一个过程,你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这个过程实际很艰辛,因为你一直问自己,是不是自己错了。
张涵
2001年到2005年的崩盘,更表明庄股是不可靠的。控制70%,80% 股票的人,最后还是死掉了。说明没有企业基本面的配合,坐庄是不行的。
真正能够做到的都是少数人。第一,他们有理想,第二在理性的感召下,他们会寻找一种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跟他的性格,天性,理想是完美结合的。你选择让你最舒服的那个生活方式,就是说你一定要把你的人跟你的生活方式,你的行当,你的理想,所有的这些东西都结合起来才行。
江平
所谓的经济学大牌,管理资金往往不成功。在读书时,我有很好的化学理论基础,但在做实验时,发现拧一个螺丝钉都很难,做出来的东西和完美的理论模型相差甚远。这表明理论和实践并不容易契合。
交易如同打仗,极少有人能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一举封将拜相。依次晋阶的过程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但途中经历多少坎坷,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细加体会。
短线交易实际是贴身防守,短线赚大钱是比较难的。我们从来不把短线当成看家。短线是我们基本的生存技巧。
我们觉得有机会的,别人多半也试过了。我们必须打持久战,诱敌深入后再打剿灭战。
我们不过于计较每日输赢。碰到不利状况时,我们就退。打仗如果连败会被人讥笑无能。但胜机往往也在其中。
市场如战场,知己知彼很重要。大部分人只关注知彼。然而知彼很难,敌方也会放假消息。反省自己,做到知己更重要。
王国斌
股市里面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正确的决策不一定带来正确的结果。而错误的决策也不一定带来错误的结果。这就会造成一个假象。只要一个好的结果,你就会不自觉的认为你的决策是对的,就会很得意,很自负,会强化这个可能是坏的决策方式。所以,在决策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的去分析。不能因为结果是对的,就认为决策是对的。
投资必须要有量的考虑,避免直觉带来的偏见。
巴菲特为什么要挑傻瓜都能经营的公司?因为他脑子里牢牢有这种概率的思想。未来是不确定的。没有谁能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傻子都能经营的公司,成功的概率很大。
查理芒格讲过,所谓投资这种艺术,就是比别人更好的对未来错处预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你的种种尝试都限制在自己能力许可的领域中。如果你花尽力气想要预测未来每件事,那你尝试去做的未免太多,你将会因为缺乏限制度而走向失败- 世界上存在无数的可能。
投资是一个概率游戏,明智的人不应该把钱压在小概率的时间上。正因为这是个概率游戏,任何对未来的预测都是困难的,都可能犯错,所以错误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我们不能输了一副牌,其他牌就不打了。
这个行业有两个毛病。第一,每天过得太快。第二,真正让你舒心的日子不会太多,因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每个成功的投资都会伴随着折磨的过程。
很多人希望每一圈都领先,但最重要的是,冲过终点时,你还在跑道上。
有人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当老师,最好的投资思想是在交流中产生。
胡斌
像一笔大资金,管理这种大数量的钱很难靠阿尔法。这种数量的钱,能赚的是风险溢价,就是说在别人不敢去承担风险的时候,你可以大批量进去。
居雄伟
量化投资其实不像用人脑投资的人(巴菲特)会到处推广和宣传一套风格。做量化的最怕别人知道你的赚钱风格。
量化之间的竞争比非量化更激烈。但是量化投资的风险相对比较容易控制。非量化的投资圈就像过山车,里面总有人被甩出去,所以车里较空。而量化投资圈就像一个平稳的地铁,大家都挤在里面,也不容易被甩出来,所以每个人的空间都不大。
再好的模型也有它的寿命。这个时候,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将来做一个判断;什么样的模型会有效,什么样的模型会失败。这个就很少人能做到了。
很多对冲基金在几千万规模时业绩很好,然后拼命融资,一下子变成几十亿美元的规模,业绩随即就下滑。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研究其策略的容限大小,没有考虑在资金扩大后回报是否会降低。
在这行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这不太容易总结。正因为不容易总结,才说明这行要成功不容易,也因为如此,做这行还有饭吃。如果可以清晰的定义和找到这行所需要的人才,那我认为就会有很多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