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的书,我是爱不释手的。。。从【品三国(上)】,【品三国(下)】,【闲话中国人】到【读城记】,每一本都是我的心头爱。。。只可惜,时间上的关系再加上太多好书的缘故,总是没办法把易教授的书籍一一品尝。。。
【帝国的总结】还是比预期中来的好。。。作者的分析能力肯定是不予置评的。。。以两天的时间一气呵成的读完这本书就足以证明我多认同他的观点了。。。老实说,历史如果由易教授来授课,学生肯定会爱上历史。往往,历史勾不起学生的兴趣主要就是因为授课的老师们太闷了。。。易中天老师就不同。除了他个人独特的分析能力,幽默和精彩的点说真的棒极了!试问有那个讲师能在【百家讲坛】连续开讲几个月。那年头,易老师的名字连高傲的郎(郎咸平)教授都对他赞不绝口!真的赞赞赞!!!
说回这本书。。。内容从春秋战国一直分析到清国直到共和之路。帝国的点点滴滴以及帝国虽跨越千年,却最终还是得终结的原理还真的让读者拍案叫绝!最令我留下深刻影响的反而是有关清朝的强盛。易老师原来并不认为大清帝国那么腐败。经过他详细的分析后,反而勾起我想从新研究清朝的历史。好多时候,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学者来点一点我们的慧根。。。
以下是个人蛮喜欢的一些评语。。。不多,但句句都到味!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致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后人如果不懂这个道理,那就只怕还会灭亡~易中天)
唐解放思想, 结果放纵了军人,惹来杀身之祸。宋加强集权,结果限制了军队,丧失抵抗能力。帝国制度的左右为难,由此可见一斑。
【帝国的总结】还是比预期中来的好。。。作者的分析能力肯定是不予置评的。。。以两天的时间一气呵成的读完这本书就足以证明我多认同他的观点了。。。老实说,历史如果由易教授来授课,学生肯定会爱上历史。往往,历史勾不起学生的兴趣主要就是因为授课的老师们太闷了。。。易中天老师就不同。除了他个人独特的分析能力,幽默和精彩的点说真的棒极了!试问有那个讲师能在【百家讲坛】连续开讲几个月。那年头,易老师的名字连高傲的郎(郎咸平)教授都对他赞不绝口!真的赞赞赞!!!
说回这本书。。。内容从春秋战国一直分析到清国直到共和之路。帝国的点点滴滴以及帝国虽跨越千年,却最终还是得终结的原理还真的让读者拍案叫绝!最令我留下深刻影响的反而是有关清朝的强盛。易老师原来并不认为大清帝国那么腐败。经过他详细的分析后,反而勾起我想从新研究清朝的历史。好多时候,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学者来点一点我们的慧根。。。
以下是个人蛮喜欢的一些评语。。。不多,但句句都到味!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致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后人如果不懂这个道理,那就只怕还会灭亡~易中天)
齐国奖励将士的方法是给钱。。。这样的军队,对付小敌还行,大敌当前就不中用了。这是“亡国之兵”。魏国奖励将士的方法是免税。结果军队增加了,国库却空虚了,这是“危国之兵”。秦国奖励将士的方法是赐爵。无论什么人,胜则赏,败则罚,论功行赏,一视同仁,所以人人奋勇,争立军功。难怪秦军成了“虎狼之师”。
善于使用权力者,用不着轻易动武,露出杀机。汉王朝统治者的高明,就在于他们把“硬打压”变成了“软控制”,成功地实现了从武力社会向权力社会的转型。
对民营工商业的打压,确实维护了帝国的生存,却使我们民族在进入近现代社会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使帝国陷入王朝更替的轮回之中。
孔子作《春秋》,讲的是天下统一。。。秦始王也曾考虑过,只不过他选错了对象(推崇法家),找错了帮手(以史为帅),用错了手段(焚书抗儒)。董仲舒告诉汉武帝:统一的帝国需要统一的思想,这就是儒家思想。
唐解放思想, 结果放纵了军人,惹来杀身之祸。宋加强集权,结果限制了军队,丧失抵抗能力。帝国制度的左右为难,由此可见一斑。
《管子。任法》说:“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显然,在管仲的“法”面前,君臣官民是不平等的。君王只有权力,没有义务。民众只有义务,没有权力。官员则介乎两者之间。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从三皇五帝到西周封建,再到春秋战国,走的正是这样的一条路。但,法家不讲仁义,也不讲礼乐,讲刑律。因此,在“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后面,还应该加上一句“失礼而后法”。这时,正好就是帝国的前夜。
一种腐败成了规矩,或者到了人人都不视为腐败,谁反对谁可笑的程度,就只能说明腐败已成为帝国的风气。
帝国的算盘打得很精。对待军队,是给钱不给权,也不给地位。对待文官,则给权不给钱,但不吝地位。帝国老板很清楚,军队的权势不可过重。。。文官则不必花钱赎买。因为文官原本就一无所有,他们的权利和地位都是帝国赋予的,而这些权力和地位本身就是资源和财富。
中国历史上是有“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说法。。。但,这只是承担后果,不是承担责任。责任,那时没有的,也是不负的。因此,我们只有“赔罪”,没有“道歉”;只有“受过”,没有“负责”。。。正如崇祯之所以亡国,皆因“群臣误我”。
帝国常常处于一种“有政府的无政府状态”。。。最典型的证据是庚子之便。宣战的是慈禧太后,顶罪的却是别人。。。2002年春以一百零一岁高龄去世的英国老王太后,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因为他在战争时没有离开过伦敦一步,尽管他原本无此责任和义务。
刚刚走出帝国时代的中国人,却并不当真知道共和为何物。袁世凯是不知道的。。。他要学的是司马炎和赵匡胤,不是华盛顿。。。孙中山对共和的理解也人有局限。比如“兴中会”宣誓中“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云云,便与共和精神相左。。。
真正懂得共和精髓并身体力行的是宋教仁。为了共和,他联合五党组成国民党,竞选议席。为了共和,他坚持政党内阁,不接受袁世凯的任命。为了共和,他与过去的政敌梁启超相约“你上台,我愿在野相助。我执政,请你善意监督”。为了共和,他献出了年仅三十二岁的生命。
列强的征服中国,与其说是要“灭亡”中国,不如说是要“改造”中国(事实上他们也只索要了一些租借和特权,并没有占领中国)。。。与其说是要“亡我国家”,毋宁说是要“亡我制度”。。。在他们直接的经济动机背后,是长远的经济目标;而在经济目标的背后又是更为长远的政治和文化目的。这当然不是简单的换个王朝就能了结的。或许正因为此,清王朝才又苟延残喘了五六十年。
列强的征服中国,与其说是要“灭亡”中国,不如说是要“改造”中国(事实上他们也只索要了一些租借和特权,并没有占领中国)。。。与其说是要“亡我国家”,毋宁说是要“亡我制度”。。。在他们直接的经济动机背后,是长远的经济目标;而在经济目标的背后又是更为长远的政治和文化目的。这当然不是简单的换个王朝就能了结的。或许正因为此,清王朝才又苟延残喘了五六十年。
从秦到清,传统只给了中国人两种选择:要么天下一统,君王专政;要么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相比较而言,前一种选择似乎更好。。。
评分?以我个人角度,怎么评,我都是给满分的。。。明天开始,要看他的下一本书了~【中国智慧】。。。很期待,也相信应该还是一本“满分”的书籍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